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靖难攻略 第140节 (9 / 10)_

        待走出树林,眼前一幕豁然开朗……

        在前方的土路两侧,曾经那种泥泞的淤地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灰白色的水渠,以及紧邻水渠的一块块稻田。

        这些稻田中种满了江南的粳稻,而这也是吉林城的新产物。

        明代江南粳稻亩产在三石左右,但成熟周期和后世东北水稻一样,都是五个月左右。

        这个时代的东北,一年之中属于温期的月份只有五月初到九月中旬,不足四个半月,因此江南粳稻是否能长成朱高煦十分好奇,为此专门开了十亩的试验田。

        在朱高煦看来,哪怕这十亩田中只有一亩水稻适应了东北的环境,对于他来说也是值得的。

        唐宋时期的吉林都能种植水稻,哪怕明代比唐宋的平均气温降低了两度,却也不可能说根本无法种植水稻。

        从他往前世隔壁农业单位学来的知识,平均气温下降一度会导致粮食产量降低一到一成半,但只要人工照顾好,作物依旧还是可以存活的。

        所以他想试试看,在如今的吉林到底能不能种植水稻,即便不能,他就不相信他不能培育出耐寒品种。

        日本和韩国人都能做成的事情,没有理由他做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