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伯渊书信找你前去帮忙屯田,士载如何看?”想清楚刘毅的打算之后,诸葛亮也不知该如何评价,若是让常人去做,哪怕是诸葛亮自己,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但刘毅所建之物,颇有神奇之处,既然刘毅如今提出这个方案,想必心中也有些把握,但对于邓艾,刘毅显然比较重视邓艾自己的意见,所以并未让诸葛亮直接把邓艾派过来,而是询问邓艾自己的意见。
“这……”邓艾犹豫了一下,对着诸葛亮躬身道“恩师,我想询问母亲之意,若是可以,想带母亲同去。”
诸葛亮点点头,随即看向邓艾道“西北苦寒,是否有些……”
邓母如今也四十了,本是荆州人跑来长安这边,就有些吃受不住,如今又要往西凉跑,诸葛亮担心邓母的身体会吃受不住。
“恩师放心,有先生在的地方,怎会是苦寒之地?”邓艾笑道。
诸葛亮闻言点点头,的确不算,而且……作为刘毅的老友,刘毅跟邓母之间,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或许自己还真是白担心了,说不定人家巴不得立刻就过去呢。
“也罢,回去问一问,若是邓夫人答应的话,尽快启程,伯渊那边今秋怕是有大战。”诸葛亮嘱咐道。
“喏!”邓艾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诸葛亮也没留人,刘毅这次送来的书信中,可不只是要邓艾一个人,当然也没要朝中太多人才,除了邓艾之外,都是一些拥有技艺的人才,用刘毅的话来说,是那种专业性人才,或是墨家,或是法家,甚至家,去那边也是开办书院,教授弟子,跟云南书院、渔乡书院、墨城书院的兴致差不多,但这次去的人有些多,按照刘毅的说法,教授的都是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知识,需要去大汉的各大书院去进修。
隐约间,诸葛亮察觉到一些刘毅的心思,早年两人还在隆中的时候,刘毅曾说过一些类似的概念,书院分级,从教授最低的基础学问一直往上晋升,而朝廷则从最高等级的学府中挑选人才,优中择优。
此前刘毅显然也有这个心思,只可惜无论蜀中还是荆州,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当时的人才不够,二来吗阻力很大,那几家书院已经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如果进入到全民读书时代,知识和书本不再是稀缺物资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吧?
诸葛亮猜测,刘毅那边恐怕已经建好了印刷厂,大规模拓印书籍了,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