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教学史上最根基的一块拼图完成了,甚至有些老酸儒们已经兴奋到拿《三字经》来媲美《论语》了。
“此经一出,今后幼童可就有书读了哈~~”
太学的教坊院里,那几个老头抚髯微笑,相互点头示意,不过当询问起这作者时,却也很难一时半会儿寻到根去。因为这经书是从四门学的一个老儒那传过来的,市面上还没有流通,所以对于经书之外的东西,那是一片的空白。
“我明日就上报范司业,此书必要纳进官方书录之中。”
在外人看去,这些老头就像是了癔症一样,实在是难以理解。在外人看来……不就是一本幼龄启蒙的经书么,搞得就像是皇帝特赐制科似的。
只不过有些事情,也确实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门道来,他们的欣喜……也自有与他们休戚相关的意义所在。
只是此时此刻,身处岐山书院的某人,却还是严谨的实践着他的作息,并没有被外界的骚动打乱。早上吃了梅菜包子过来,就和陈午那群小子们进行蹴鞠训练,不过今天就没有围观的小伙伴了。但这也好,可以安心的把自己的水准练上去,这样你的新蹴鞠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就像是后世某位伟人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所以这蹴鞠改进与否并非关键,关键的是这种蹴鞠方式能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蹴鞠的水平和深度……只有在这个核心问题上得到提升,它才能被世人所接受。
在苏进眼里,对于蹴鞠的态度,其实与活字相差不多,除非是遇到极难得的的机遇,不然没有两三年是不会有起色的,所以也就没有火急火燎的去拔苗助长。顺其自然的、把一切该铺平的坎坷铺平就可以了,至于今后能不能达到全民运动的高度,那……
就得看造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