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国人有虎牢城,能频繁前来,而楚国人一定做不到频繁出兵,如此一来,我们终将与晋国建立牢固的关系。”
这个自残的策略一出,郑国大夫欢声雷动,一起弹冠相庆,赞赏说:“从今往后,我们郑国终于安全了。”
于是,郑国开始在宋国边境制造摩擦……
此时,赵武带领军队离开了虎牢城。晋军回国了。
这一年,晋国的情况面临的危机与窘迫,可谓百年不遇,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很满意,连栾黡这个一向跟赵武不对眼的家伙,也在兵车上笑着跟魏绛开玩笑:“听说,国中都悄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跟赵武子打仗有肉吃。我本来以为是武子军中伙食好,才让士兵们如此传诵,现在我知道什么是‘肉’啊。”
世界从来是不公正的,战利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这次战役赵武主持攻击行动,事后他按约定拿走了两成俘虏——因为参战的还有各大家族最后的家底,以及晋国附属部落,这两成的比例还算是高的。栾黡主持战利品分配,他就拿走了一半战利品,赵武拿走两成,仅剩不到三成战利品,由魏氏与士氏分享。
这份分配方案,在魏氏与士氏看来还算是公正的,因为这两家当中,士氏还算好,魏氏来到前线的是一个空壳子,魏氏主力留在国内,作为新军所部参加了西线战斗。因此,南线的魏绛手中只剩下几百扈从,另有数千辅兵。
用这样的参战兵力,能分的一成的战利品,魏绛很满意了。
士鲂也很满意,自从他战败之后,国内对他的风评直线下落,在那次败仗中,士家的顶级武士损失惨重,随后范匄又迁出了祖宗灵位,分走一部分力量,所以士家在战场上也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如今他没有发一箭获得一个胜利,分享一成多的战利品,对这个结果,当然非常称心。
魏绛用老相识的口气回答士鲂:“这也许是武子年幼的时候躲藏惯了,他总有一种天生的直觉,能够敏锐发现敌人的缝隙,所谓他擅长‘突击’,武子说这源于幼年躲藏的本能,后来又被稍稍强化了一下,仅此而已。
赵氏力量薄弱,习惯了用最小的力量达到目的,武子已经把这个直觉锻炼成本能,一上战场,他总是在寻找敌军的缝隙,寻找敌军的弱点,而后用最少的兵力,凿穿那个缝隙,所以他的士兵,总是伤亡最小,收获最大——当然,最后一个特点很可能来自元帅(智罂)的家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