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今后你是我的人了 (3 / 7)_

        借助这次安葬,博野之人亲手埋葬了“过去”。

        博兼安葬完父亲,返回博野城的时候,正遇到晋军的传令官站在城门口,一遍又一遍地宣读晋军公告,博兼站在那里,站在昔日他父亲封地的门口,侧耳倾听传令官的声音。

        “皇天为证,后土为鉴:昔日寡君先祖(晋)文公为天下之霸,凡此二百余年了。期间虽有(楚)庄公反复,楚共公争雄,然,时至今日,我晋国依旧是天下之霸。今日,霸之国第一执政,天下元帅,赵朔的儿子,赵盾的孙子,赵衰的重孙,赵氏当家家主代寡君在此发布谕令:

        诗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王(周王)为天下共主,寡君为共主之‘伯者(管理诸侯的长官,即‘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尊王攘夷,为王所托付寡君的使命。博野之地,岂能游离于外。昔日代人屡犯我土,博野之人随夷狄而犯华夏,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我奉王命而伐代,取博野之山川、土田、及附庸,以专统之。今诏告尔国人:自今之后,博野之人当服王化,永为附庸。诸野之人,世居尔土(指承认当地人的居住权),寡君世统尔民(承诺向当地人承担保护义务)。俾奉寡君号令,毋得违越。”

        博兼站了一会儿,传令官把谕令连续宣布了数遍。安葬老领主回来的博野人,静静望着少年继承人。博兼深深吸了口气,低下头,进入博野城。

        博野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座大土丘。而把城市修建成土丘形,也是春秋通行的建筑风格,比如卫国的都城帝丘、曹国的都城陶丘、沈国的寝丘,以及鲁国城市禀丘、尼丘、闾丘,齐国城市贝丘、渠丘等等……而那些被称为“某丘”的城市,都是早期春秋国的都城,只是被灭国的早,还没来得及按春秋末期习俗改换城市名称。

        博野就是这样一座丘城,它受到浓重的燕国影响,城市建筑格局几乎是山寨版、外加微缩版的临易城。整个城市建筑都是一层层叠放在一阶阶土丘之上,土丘最高处是城主府,接下来一层居住的是城主的女人——按规矩,这些女人归赵武所有了。赵武可以随意享用……但,被现代电视扬高了眼光,提高了品味的赵武,对这些成年累月不洗澡的土人妇女,压根没性趣。

        土丘再下来一层,是城主男系亲眷,以及城主嫡系居住的地区……原本“诸侯之丘”还可以多修建几重,晋国正在修建的虒祁宫是六重丘,楚国与晋国比赛修建的章华台是五重丘,但章华台在占地面积上胜过了虒祁宫,丘数虽然少了一层,楚人心里也很平衡。

        然而,博野毕竟是小地方,能修建三重丘已经很不错了。而燕国的临易也就是五重丘而已。所以,博野丘三层之下,就是平地了。博野当地重要人物都居住在平地,城市外围则像日本战国时期的城市一样,修建了一层木栅栏当做城墙——刚才,晋国传令官就是在木栅栏口宣读布告的,每一个进城的人都低着头,从传令官脚下的大门进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