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食大比拼 (2 / 7)_

        被晏婴辱骂成“如狗”的楚国当时忍下了这口气,谁叫他们自讨没趣呐。现在,赵武说楚君是靠着手下暴徒多,欺压愚弄老百姓顺手,纯粹是用“打群架”的标准治国……楚君也只能忍了。

        这就是春秋,春秋不是一昧讲究横蛮霸道的时空,即使以楚王的蛮夷精神,他依旧要讲道理。

        现在,准备讲道理的楚君被伯州犁提醒,羞得脸红脖子粗,他赶忙说:“太宰,咱们还是别说话了,说得越多,错的越多。”

        伯州犁嘴角微撇:其实,只要你不说话就行。

        另一边,燕悼公坦承:“元帅,不到宋国我不知道燕国荒僻,我们有太久没与中原联络了,太多的礼仪我们不知道,太多的知识我们不了解——我就是一个蛮夷,请元帅教导我,让我重归华夏。”

        赵武凑近燕悼公耳边,不知道说了什么,只见燕悼公大喜过望,连连拱手。而燕悼公身后的齐国使臣国弱似乎一脸不高兴,低着头只顾喝闷酒。

        拜春秋小报记者鲁国人所赐,赵武在楚国郢都城下所说的“战略缓冲区”概念,已经被列国熟知了。春秋人没有保密意识,相反,在春秋时代,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的都是些权势人物,权势人物宴饮的时候,喜欢通过谈论高度机密的信息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你不知道我知道,所以我地位比你高,身份比你高贵。至于你,永远属于“不准明白真相的老百姓”,我说什么你得信什么。

        而倾听了权势人物高谈的那些马屁精,也会得到机会便炫耀自己的消息灵通,以此显示自己身份高于同伴——在这种情况下,机密消息是用来传播的,不是用来珍藏的。它是谈资不是秘密。

        因此齐国人早知道赵武“北方战略缓冲区”理念——如果他们过去不在意,自从赵武开发河间之后,他们也必须在意了。最近晋国在东北地区(相对于齐国的东北部)显得咄咄逼人,不仅开发河间,开发代国,开发东津,也在大力扶持燕国。

        要搁以前,就凭公子离进攻过赵武,那就没好日子过。数百年了,晋国人可曾饶恕过一个攻击他们的人。就拿眼前来说,秦国人入侵过晋国,这次天下盟会,晋国独不许秦国参加,他们报复秦国的欲望昭然若揭。而两百年间,唯一攻击过晋国军队,并且安然无恙的成为晋国贵宾的,只有燕悼公。晋国对燕国的心思,就是用脚趾头思考,也能明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