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向戎补充:“张趯与祈午将先去新智,汇合智盈(上一章人名错误,误写为智朔,应该是智盈),然后去宋国接应副帅,再然后,他将带领我们宋国的联军前往郑国——你们郑国也要出兵,归智朔统领,一起北上。”
“智盈嘛”,游吉沉吟起来:“他依旧没指挥过什么大战役,让这样一个小孩出阵,我有神马担忧的?”
向戎提醒:“智盈从小在赵氏长大,即学会了其祖父智罂的兵法,还把赵氏那一套学了个精熟,我听说智盈如今在新智,仿佛赵氏当初重新崛起的模样,连‘白马之誓’都学了个全,一面大肆垦荒,一面大规模释奴,还效仿赵氏四处开作坊,四处筑城。学武的里社(公社)组建的比森林还要茂密,俨然就是赵武第二。”
游吉沉吟:“元帅是什么想法?召唤我们郑国的军队,看来元帅是不在意我们与楚通婚了。那么,元帅的具体命令是什么?”
向戎发愁地说:“我反复询问,都没有从元帅那里得到具体交代,只说楚人狡诈而无信,上次草签盟约,楚人身穿衣甲准备偷袭,所以这次我们要做好准备,召集宋郑联军北上,就是为了防范出任背盟。”
“不会那么简单吧……晋人这次带领联军的是智盈,没错,他确实没指挥过什么大战役,也确实一副饱读兵法的模样,但他毕竟没指挥过一个师以上的军队,咱们被这样的人领着,万一他自持才高,固执己见,却又胆大包天,招惹了楚人,那怎么办?
结盟,多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小孩子——咦,元帅老了,他这是在扶持下一代,准备交班了。”
向戎无力的回答:“不管怎么说,你我两国得到晋国的帮助,获得了那么大的土地,如今晋国要求我们出兵协助,我们能拒绝吗?”
游吉想了想,下了定语:“这是郑国与楚国通婚的后遗症,元帅扶持我们两国,原本是打算我们能抵御楚人,至少要抵御到晋国出兵的时候,但我们郑国突然与楚人通婚,元帅担忧我们摇摆不定,所以想用这种方式,让我们郑国表明态度——我们都出兵拦截楚人了,以后自然不敢与楚人靠的太近。”
向戎拱手:“但愿你的想法正确……但我总觉得晋人这么大规模动员,不会仅仅图谋一个如此简单的目标。”
“你只管如此想”,游吉笑着暗示:“郑国军队不善战,从来如此,我也不忌讳。所以,我们郑国即使出兵,也不会与楚人真打。”
“宋国唯有一战”,向戎回答:“我们宋国百余年来立场坚定,从不摇摆。如果智盈决定突击,我们宋军唯有尾随——这次我们出兵五百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