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仿佛,龚实的历史上,第二次饵兵大会的盟约也没有公之于众眼前这番历史,倒是与真实的历史产生了奇妙的重合。
公子围签署的名字在赵武之下。而后,是齐国执政庆封作为监督盟约的监誓人附属签字,鲁国宋国国君是公爵,这两国的代表签名紧随其后,然后是春秋第一霸主郑国
楚国方面,现在没有其它的附庸国副属了都被兵临城下了。他的附庸国们当然不会出现了。但这没关系,楚国令尹把那些附庸国的利益都代表了,公子围直接代表附庸国的执政签署,,不一会儿。盟约终于签署完毕。
这还没有完。
盟约是制作成卷轴半卷起来的,底下留了个人签署名字的空位,它现在卷着,上面写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展开让大家看。此时,当大家签名完毕后,赵武下令:展开来。把盟约展开来,送上丹砂,让楚国人在背面书写。
卷轴很长,公子围阴沉着脸。炮蘸丹砂,在盟约的背面书写了八介。殷红的大字:楚虽三户,亡晋必楚
字,书写完了,晋国的侍从官殷勤的在字迹上撒上细白的沙子。此时他们掺沙子的作用,在于吸去多余的墨迹,以便字迹能更快的干燥。
等这些沙子均匀的洒在盟书的背后,几名侍者上前,轻轻的抖动着盟书,抖落那些字面的沙子,令八个殷红的大字展露出来,赵武命令侍者将这八个大字展示给楚晋国的卿大夫,展示给晋国的中级军官。以及联军统帅:看看这八个大字,把这八个字记在心里,要时刻提醒自己:有咋。劲敌正站在我们旁边。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失败,晋国人。警惕啊
公子围绝望了,他本想通过这句巫咒般的誓言,用心理暗示术摧残联军的信心,但没想到赵武却用来激励自己的士卒,让他们对楚国保持警惕。
在古代,兵这个词既是指兵器,又泛指武备,还可以是战争,同时也是指士兵,四层意思相互递进又相互替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