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夙沙卫恼羞成怒,他还想说什么,却见臧坚愤怒的一拳捶断了身边一截车辕——他用力过猛,这一击,车辕断折后,碎木横飞,划伤了臧坚的手掌,他的手臂也似乎因此断折,鲜血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
夙沙卫跳了起来,用太监嗓门厉声尖叫:“来人,来人……”
齐兵蜂拥而至,他们惊讶的发现一个鲁国男子盘坐在血泊中,他温柔的从遍地的木刺中挑出一根,而后优雅的将这根木刺刺入自己的喉咙……
齐灵公听到夙沙卫的汇报,叹息:“人都说鲁国是礼仪之邦,我原以为‘礼仪之邦’的意思是:对待外敌彬彬有礼讲究礼节,实则软弱可欺;对待自己的国民盘剥压榨无所不用其极——却没有想到,这个礼仪之邦也有如此无畏的勇士……”
稍停,齐灵公向臧坚的尸骸鞠躬致敬,下令:“退兵二十里,以此向这位勇士致敬。”
就这样,齐灵公这位春秋时代著名的玩闹君主,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自己无耻的底线,即,他虽然很无耻,但依然尊重正直高尚的品质。
春,晋国新任国君晋平公完成了祭祀,前任国君晋悼公如期安葬,随后,晋国发布了命令,召集各附属国举行盟会,重申盟约,盟约的主旨内容就四个字:大毋欺小。
这四个字代表晋国霸业的转折,此时,霸主国晋国已经开始强调一种秩序:在霸主国的主持下,讲道理的共同生存。
此时,晋国已经成了中原大地上的唯一强国,晋国提出这一主张,参加盟会的诸侯都知道,它指的是:齐国不要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就随意欺负鲁国。
所谓的“大毋欺小”是晋国主导下的秩序,晋国自己首先没有遵循这一主张——盟会上,晋国不仅欺负了齐国,而且是狠狠的侮辱了齐国的使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