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 / 7)_

        围城战是残酷的,等待守军粮食吃光,城里的百姓大约要饿死一多半。这样的话,一旦守军屈服,城里向胜利方交纳征税的人口就减少了,为了粉碎守军的抵抗意识,却不伤害胜利后的征税收入,兵法上常常要求给守军留下一个城门,以便守军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

        但赵武却对这种方法不屑一顾:“粉碎齐国人的抵抗意识,不是靠仁慈就能获得的。齐国人骄横了多少年了,不自量力了多少年了,这次我要让齐国人想起战争就恐慌……好了,你等各自去城门修筑营寨,准备长久围困临淄。”

        韩起的谋士田苏阴阴的补充:“没错,齐国的大子就在城中,他们的国君也在城中。四面包围的齐国都城,齐国的主脑就一网打尽了,这些不自量力的公卿被俘后,才能真正的体会我晋国的强大,才能一劳永逸的消除战争。否则,齐国那位混蛋国军逃走了,他还会在别处继续不自量力的抵抗。”

        稍停,赵武转身向齐策交代:“命令我们甲氏的部队加快脚步,在正月之前赶到临淄城下,我需要工匠们尽快制作攻城器械,正月初一,我军发动主攻,我们一起进城,住进齐国人的房屋避寒。”

        齐策躬身:“喏!”

        临淄城下,联军开始紧张的修筑营寨。晋军主力撤退后,大子光打算组织一次反击,晏婴立刻阻止说:“城下打着赵武子的军旗,赵武子还没有撤,公子可记得赵武子以前的战绩——他擅长突击,尤其擅长追着反击的部队夺取城门。”

        大子光犹豫了,时光在他的犹豫当中慢慢度过。

        数日后,联军撤到了鲁国,鲁襄公在蒲圃(鲁国著名场圃,类似于现今国家广场之类)以“三命之服”盛情招待并感谢晋国的六卿,以“一命之服”款待晋军的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等官员。特意赠送给荀偃锦一束(五匹),加以玉璧,马一乘(四匹),最后送上已故的吴王寿梦的鼎一尊。

        此时,荀偃昏迷的时间多,清醒的时间少,晋平公已经先期回国。范匄扶着荀偃的车马渡过黄河,等晋军的战船登上黄河北岸,范匄下令全军举哀——荀偃在渡河的船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倔强的荀偃临死还双目圆睁,而且牙关紧咬,无法在嘴中放入宝珠(古人去世应含珠玉)。范匄不知何故,擦拭完荀偃的尸身后,反复将手清洗数遍,而后手抚荀偃尸身发誓:“主(属下对上级称谓)死之后,我们岂敢不如同侍奉您一样对待荀吴!”

        荀偃的尸身没有反应,范匄旁边的下军佐栾盈插嘴说:“主是不是因为没有彻底完成伐齐使命而不甘心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