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晋国新任国君下令大法官士弱“修范武子之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国。
自此,晋国法律从“习惯法”走向全面“成文法”。
范武子是前元帅“士会”的尊称。士会在担任元帅时,修订与完善了赵衰赵盾制定的法律体系。故此,晋国人习惯把本国法律称之为“武子之法”。
但即使是士会的所谓“完善”,其中的很多内容依旧是粗犷的概念性条文,可执行性上远不及赵武依据现代法律条文所制定的《赵城律条》。故此,士弱受命在修订“范武子”法律后,在许多地方参照了赵城律条,这使得晋国百姓在其后,习惯性地将晋国新法律称之为“赵武子之法”,或“赵律”。
同时,楚国使臣抵达郑国,向郑国传达再次侵略宋国的命令,此时的郑国刚刚解散去年集结的军队,正忙于春耕。楚国再次下达的任务,令郑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大臣子驷认为楚国给的指命太多太重,难于负荷,请求顺服晋国以得到喘息(息肩于晋)。但郑成公态度坚决,匆匆下达了军事集结令。
消息传入晋国,晋国国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接获郑军集结的消息,悼公焦急的等待着韩厥下达全国动员的命令,但等了小半个月没有消息,他急忙赶往元帅府,亲自询问韩厥的决定。
春秋时代,国君跟臣子之间礼节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国君前往元帅府聆听元帅的主张,也就是平常事,何况晋国向来是执政掌握治国的权力,国君只不过是名义上的领袖而已,所以悼公穿过元帅府的时候,并没有引来护卫士兵的诚惶诚恐,他们只是站在原地行了个礼而已。
韩厥正在里面处理公务,只听韩厥说:“明日询问全军,‘有兄弟四五人皆在军中者,可以向上司申告,我们从明天起: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即:免除老弱病残的服役义务);凡起徒役(凡是承担军役的任务),不过是每家出一人而已……”
悼公听到这里,转身就走,护卫悼公的公族大夫荀会诧异的问:“君上,怎么你到了门口也不进去(过其门而不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