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韩起在旁边点头赞同。魏绛看了看赵氏的军队,又哀叹:“落伍了,落伍了。原先我魏氏的甲士称雄列国,但如今,我们在本国都比上赵氏了。小武,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在通城汇合吗?”
赵武人面前只会装憨厚:“嗯,只有这里你我两家的领地相临,不是这里,还会是哪里?”
魏绛摇头:“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想当初鄢陵大战,只有士燮看到了晋国政治上的忧患,果然,其后不久,国君被杀了。晋国动荡。冲入楚营时我们其他人只顾庆祝,谁也没发现,我们当中还有一人也是清醒的,就是你!你小武在别人狂吃楚国稻米的时候,悄悄地给自己留下了稻种。
后来我们寡君被杀,国内乱成一团,各家族人人自危,你小武却在悄悄的种大米。如今效果呈现了,大家都在饿肚子,只有你家武士,肚子里塞饱了鸡鸭与大米。一点未曾挨饿——士燮得智慧人人都知道,在我看来,你的聪明不下于士燮。你俩的区别在于:士燮把话说出来了,你只做不说。”
在封建时代,每个人的领域划分的很明确。魏绛张口评论赵武的财产问题,这是越界行为,很不恭敬。但魏绛向来有智者之名,他这么说,肯定是因为逼急了。
韩起插话缓和气氛:“你魏家在通城与赵氏毗邻而居,我听说你这是向国君特地要求的,是不是想学赵氏的种稻技术,想学就说嘛,以小武跟魏家盟友的关系,怎会不告诉你。”
魏绛不客气:“我也在琢磨,按说我魏家与赵氏、韩氏关系也不错,怎么赵氏支援韩氏,怎么不想着顺便支援一下我魏家——起子,这次你去赵城送动员令,我听说韩氏的武士从赵城拉走了数万鸡鸭,还运走上千石粮食。
韩氏有存活赵氏之恩,我魏氏不敢跟韩氏比,但赵氏刚刚复立的时候,我魏氏也支援过奴仆与农夫,还有大量武士,所以我不要求别的,请赵氏传授我们种植稻米的技术,以及建设鸡陂鸭城的技术,以后我们自己动手,养活自己。”
赵武没提魏氏当初那些所谓得”支援赵氏“的物资是他用东西等价交换而来的——魏家虽然是贵族,但这个家族向来有颠倒黑白、强词夺理的传统,“春秋第一辩手”就在魏家,跟这样的人讲理是自找蹂躏。
“我赵城有一座学宫,这些技术都在学宫里公开教授,绛,我可没有特意对魏家隐瞒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