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八十九章 母鸡太少要闹腾 (2 / 7)_

        在春秋这个时代,大多数国家还停留在城邦文明中,他们以城为国,一个国家也只有一两座重要的城市,除了国都之外,其余的城市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城”,他们只是国中其他小领主的“聚落”,如果小领主所在的家族连续数代没有被转封,在他们历代努力下,这种聚落也能逐渐升级成非常接近城的聚集点。

        然而,这种聚落终究与国都有所差别,它们与“国城”分处两个时代,一边是文明,一边是蛮荒。

        赵武是位宅男,他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高,一到这个时代,他把自己的窝看的比什么都重,他没有宏大的思想去改变这个时代,只想让自己安安稳稳的而活下去,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把小窝建设的很好了,完全是现代乌龟流的顶级防御,呆在这个乌龟壳里很安全,至少这个时代没有人能被威胁到他。

        因此,他对那些迷恋国都“繁华”的行为不屑一顾——开玩笑,比这繁华百倍的的地方咱都见过,那种青铜文明的繁华算个什么。所以他也没心思询问家臣屁股的问题,然而……然而,忽视对他小窝的建设,这他不能容忍。

        “我认为现在的体制并不完善,单单依靠体制的力量去约束附庸,还不够,而且,目前我们的领地,九成以上是荒地,这些荒地开发出来,能让我们现在的实力增大百倍。策,现在可不是游玩的时候,九成的荒地在外面,你怎么忍心在国都花天酒地。”赵武不满的抱怨。

        师偃一直心在乐获得听着赵武训斥齐策,作为赵氏原有家臣,看着外来的客卿,一个个爬到他们头上,他虽然耿直,但心里如果没有芥蒂,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听到赵武的指责,逐渐趋向蛮不讲理,他忍不住劝阻:“主,策说的也对,我们现在的人力,实在顾不过来,再说,千百年来,列祖列宗都是用这种方式管理领地的,没有这种体制也不会有齐国的强大,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晋国。”

        然而……赵武翻了个白眼:你们哪里知道,春秋到此为止,下面是战国乱世。那更是一个“白骨盈于野,人命贱如草”的乱世。

        要为乱世做好准备呀。

        赵武沉吟着说:“有没有一种说法,谈到道路的作用?”

        赵武问的这个问题,是他所看到的一部电影引起的启发,电影中,一场大灾难来临,地球上所有幸存的人都结寨自守,两个寨子之间即使相距五里,也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后来一位流浪汉假扮邮差,带着一包邮件去一处居民点混吃混喝,结果这名流浪汉成了英雄,因为他打通了邮路。

        在评论这部影片的时候,有人解释说:大约在中国春秋时代,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国家”概念,并认为道路就是国家锁链,路连通的地方,那片土地就会牢牢的捆绑在国家战车上——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秦始皇修的“秦直道”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与文化隔绝,因为后来的皇帝再也没有修过类似的国家公路,所以中国的版图与文化再也没有超越春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