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 (2 / 4)_

        这样,让这些学子们,在每年规定一个时间内,让他们一级一级的往上考,中者入选更高级的官学以继续读书,不中者,或回家继续深造,或回家务农寻个活计什么的,这样,一个类试于的科举的模式,就很容易在这种惯性思维中而定型。

        到时,只要李显愿意,开科取士,亦只会变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程序。

        当然,最近的好事儿,亦不止这一件事情,孔慎这位工部侍郎那亦是传得来了好消息。他挖开了渭水,整个肃州之地的农作物都将会而得到灌溉,而整个肃州之地的百姓们,亦会因为孔慎的这一举动而受益子孙后代无数年头。

        随着那宣纸和八仙醉的新酒越来的越畅销之下,而为李显所带来的银钱亦是越来越多。除了支付于骁骑营内的装备马匹银饷以及武器更换等方面的开支外,要算得上大头的,也只有这开办蒙学这一方面了。

        只是这二个方面,都是可以计算得出需要花多少钱银的,而唯一一个计算不出需要投入多少银钱的项目,亦只有那兴修水利这一项了,而李显,就选择了兴修这水利这个浩大的工程,并慎重的告诉过孔慎,不管投入多少银钱那都没关系,可是,大秦国的水利,那必须一定要修好,就算是重新开挖,那也要挖出来。

        实在是这大秦国的水利,几十上百年也不见当朝这些掌权者们有谁站出来说要兴修一下的。

        这都烂那几十上百年的一摊子烂事儿,如今被李显命那工部侍郎孔慎重新捡了起来,或募人修理或重新开挖,这里面要投入的银子,那能有个详细的计算吗?

        好在,李显最近手头上倒也不用再为银钱的事情而愁,在支付了家里的两大消费巨头外,倒是能挤出很大一部分而给予于孔慎,让他放心的募集人手去放手的做。

        而李显自己,更是找得来麻九,让他分派个儿子去那孔慎处,去承包一个州的水利来修理。

        反正你只要按着那孔慎提供的修理方案去完成了际定目标后,就可以去孔慎那结到银钱。

        这算是一种初期的工程承包制度了,李显对于让这大秦国里的百姓们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可谓是下足了苦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