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三回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2 / 4)_

        当然这并不是说萧谨之才就比不上李显,相反,若就放在这个时代来说,李显之才比之萧谨,那是相差得十万八千里远,怎奈,此时的李显脑子里确装有着中华那上下五千年来的所有优秀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等等或枭雄或英豪们的智慧结晶,所以,李显才会想着把萧谨这位大才,先收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大大的改变掉萧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能让萧谨这位大才,能在李显的帮助下,而爬上一个比这同一个世界里的人所站据的更高的一个高点上,而去俯视这一个世界。

        只是,李显的这一切苦心,确需要让萧谨明白,所以,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革之后,李显才会想着单独的把这位好不容易而寻得来的人才给约了出来,而在这御花园里,好好的谈谈。

        “大王言重,大王之才,千百倍于谨也。自随大王以来,谨方才知自己以前所学之渺小,大王之睿智,大王那敢为天下先之博大胸怀,谨自愧不如也,细想来,以前之萧谨,真如那井底之蛙般,不知海阔天矣。”此时的萧谨,那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看着前面那并不高大的身影,确是充满着崇敬。

        是的,是绝对是崇拜和敬意,这是一种对智者,先贤的一种崇敬。

        不说其它,就光说那三省六部制,此等天下一等一的官本位制,敢问天下,除我大秦国外,哪位诸侯可有?

        如此简明而扼要的机制,如此相互牵制而又能大大提升整个编制阶层的运转效率的机制,又有哪个诸侯可创出?

        可是,眼前这位新登基的大秦国君,大秦的武穆王,原本那位被人称之为书呆子,废物的武穆王,他确创造出了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顶机制。

        此等绝妙官本位机制,在这萧谨看来,绝对是后无来者的。

        这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个昭令,李显都特意的把这其中的利与敝着重的分析与萧谨听,萧谨,在当世里来说,亦是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也。

        所以,对于李显的一翻做为,他除了感激之余,剩下的也只有那一腔忠君爱国的热血了,所以,对于李显把他安排在黄门侍郎这般一个毫无轻重可言的位置上,是半点怨念也没的,有的,仅仅是对李显那刻意栽培于他的深深感激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