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争中,粮食,是征战的物质基础。要保证粮草供应,发展农业生产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同时,在中国古代,一些战争,往往持续时间很长,甚至能够陆陆续续的达到几十年。
为了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能够得到长期而稳定的粮食生产供应,更有必要建立一定形式的粮食生产基地。而这种粮食生产基地,最好建在距离交战区域不远的地方,这样才能够保证因为雇佣民夫搬运粮食而导致粮食很多都损耗在路上了。
而这种方法,就是屯田。
不过这个屯田啊,倒不是曹操的发明,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屯田这一措施的出现:
秦代以前,每次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也就无需建立粮食生产后勤基地。秦始皇与匈奴交战的时候,最先遇到这个问题。
“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可以说是屯田的先声。
汉文帝时候,北方匈奴国力强盛,时常侵犯过界,骚扰当地居民皇上征调军队进行抵御。
晁错认为让士卒轮流戍边,不是长久之计。
他上书汉文帝,主张才用招募之法,有计划的移民,发展边疆地区的生产,把卫国和保家联系在一起,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首先,把向国家捐献粮食获得爵位的那些所得粮食用于边防屯垦事业,其次,选择水草丰茂的边地作为移民地点,并且在哪里修筑城堡;再次;政府负责修筑房舍,供给必要的农具、种子,配备医生和巫师等等。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下令移民充实边防,有效的阻止了匈奴的入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