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遭遇。随着讨论的深度不断,网友们愕然发现,曾经遭受过类似欺凌事件的人数之多、牵扯范围之广令人咋舌。然而,曝光于人前的罪恶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受害者隐藏在平静的水面,沉默着,一如既往。
墨观至放慢速度,极其认真地浏览活动相关楼,逐条看完网友评论。或长或短的文字,辞藻丰沛或是平铺直叙。有些人叙事条理清晰,明显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些人则满篇都是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他们性别有男有女,有未成年人,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有即将步入职场中年赛道的“老油条”。
魔鬼从不挑选受害者。
透过那一段段冰冷平静的文字,仿佛还能看到它背后站着的那个曾被岁月亏待过的稚嫩灵魂。
至此,墨观至终于意识到曾经的自己,作为旁观者的冷漠和想当然。平心而论,他素来不擅长处理孩子的问题。在很早以前,他就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此生不会诞下血脉。或许正是他的人生选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待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在这一点上,墨观至的选择并不特别。这是一个仍旧在维持美好表象的时代,但同样也是令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年代。只求当下不问明朝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我们已经习惯性地避免直面自己或是他人的苦难,以“可耻的逃避”来保护自己并不坚固的屏障。
站在围观者的角度,轻飘飘地给出“完美”解决方案的建议难免显得傲慢且无知。未经他人苦,又怎知身处其中的苦主是如何时时刻刻挣扎着想要逃出伤害的泥淖的?他们或许不是不想忘记,而是无法忘记。
无视加害者继续生活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当推行的应对方式,但那显然是一个成熟的灵魂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修补完裂痕、准备再次踏上生命旅程后才应当拥有的方式。而对于仍旧深陷其中无法逃离的人而言,远远算不上适宜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少年人,尚未成长到足以抵御风雨的地步,又怎能强求他们坚强勇敢?内心强大?
在人类的普世臆想中,现世仇现世报,快意恩仇后,才有可能真正放下心结,真正将曾经的加害者们视作尘土。
只可惜,能真正做到“复仇”的少之又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