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421章 (2 / 3)_

        不等胤禛开口问,耿文华就掰着手指算:“现如今的学院,学的还是太单一了些,要我说就很该多开一些科目,四书五经算作语文,术数算做数学,格物算做物理,变化算做化学,习武算作体育……”

        她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年两本书,五年算一个阶段,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学成之后,成绩优秀者直接为朝廷效劳,成绩不优秀的……朝廷可以安排杂工的活儿给他们。诺大朝廷,加上地方上,总有许多用的上人的地方吧?”

        “另外还可以开办医学院,地质学院,军学院……”耿文华眼睛都快变成铜钱的样子了:“这一年得多少教科书呢?这生意要是全归了我……”

        那她这印刷铺子可就掌握了全国将近一半的印刷生意了,那到时候,你就是想赔钱,那都是做梦了。

        她说的有些快,但胤禛全都听见了,他垂下眼帘,只听耿文华说的这些小学中学大学三个词语,就能知道她所说的学院,必然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个国家所有的读书人,从小到大要学的东西,都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框架了,甚至可以猜测,就算是普通人,他也能大概知道这些学校里学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可能不清楚不知道,但这个核心必然是知道的。

        管中窥豹,那是不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她的国民,可能是有一大半,都是读书人呢?就算读不了大学,也必然读过中学,就算上不了中学,也必然是念过小学?

        这就是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概念了,耿文华甚至觉得,只这一个教材的事儿,就能确保她的印刷铺子大赚特赚……那就是在她的印象中,这个教科书的印刷,也是一个很巨大的量吧?

        胤禛心跳的有些重,一个国家的子民,若是有六成以上的人能读书,那这个国家,该有钱成什么样子呢?就算是大宋,有名的富藏于民,也不敢说自己的国民,有六成是有条件能读书的。

        整个大清,能读的起书的人家,不到三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