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31章 (2 / 3)_

        “是,两年前才开始学。”谢桑榆说。

        辛西娅把手中的平板电脑合上,说:“《》大家应该都听过的,我们需要给这首歌重新设计一版乐队编曲,之后放在乐队的出道专辑里。今天大家先一起jam一下,彼此碰撞碰撞灵感,看看有什么可以写进编曲里的。可以吗?”

        其他四人点头同意。

        大家基本都只是第二次见面,才刚认识的状态;对彼此的风格和偏好全然不了解。对乐手来说,jam一下,就是最直接、最快的彼此了解的方法。

        因为没有固定的曲谱,没有严格的强弱标记,大家弹奏只是凭“感觉”,凭自己对歌曲和旋律的解,用下意识的,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弹奏表现出来。

        有些人在jam中喜欢强势的表达,喜欢做毫无争议的主角;有些人喜欢温和一些,做承托和配合的角色,在乐曲露出空隙的时候适时填补。当然,这也跟乐器的种类有关,像贝斯和鼓这种节奏属性比较强的乐器,虽然也能在合奏中展现精彩的段落,但当主角的情况并不算多。

        柏然和这把新还在蜜月期,正是抱着吉他爱不释手的时候,加上爵士乐本就有即兴的传统,jam的时候,吉他的声音总能一次一次冲出音墙,主导着乐曲的情绪走向。

        辛西娅的人声进来后,吉他收敛锋芒,也基本回到节奏支撑的范畴;器乐上就只剩键盘可以增添色彩。

        原本这就该是谢桑榆发力的部分,每个乐句的停顿都是钢琴可以冒头的机会。但谢桑榆的演奏很平静。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原曲的和弦来,但本质上,只是在拆解流行音乐中的“万用和弦”,按照最舒适的听感发展下去。

        不能说不好,流行音乐中很多人在正式单曲里也这样做;但也绝对称不上很出彩。像是纯净水,确实有解渴的功效,却很难让人夸它好喝。

        但谢桑榆一如既往地,依旧很稳定,充当着“水能载舟”的作用,并无不妥。只有柏然,因为见过谢桑榆前一天的表现,所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他不在状态。

        柏然很多次朝谢桑榆看,给他递眼神让他专注;但谢桑榆总是低着头,状似无心地避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