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陵一二号铜车上的叫“伏兔”的东西,其实就是古代车辆的减震方式。
车辆高速行进时,车轮的震动传递给了“伏兔”,然后就由伏兔大量消解后,传递给上方的车舆。
它的原理,其实就和现代汽车上的“减震弹簧钢板”设计类似。
还有后来又发现的“当兔”,这个东西连接着车身下的两个“伏兔”。
其实就是把伏兔承受的重力与震动,分担一部分在“当兔”上。
清瑶再此基础上,研究出来了类似的减震装置,花国貌似没有清瑶那个五千年的文明先进,这些东西一直都没人去研究和发明。
清瑶大大方方的捡了便宜,可惜,现在她还不曾发现皮革,要是有皮革,就可以车轮包皮革。
这与橡胶轮胎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冲。
不过她也用了毛皮,布帛来包裹住车轱辘,而且她这个车的车轱辘比较大,这样从缓解颠簸到吸收颠簸,就让车从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稳。
她也在车内装上软靠,如果直接坐在车板上,路途遥远的话,屁股就颠破了。
所以在车内铺上较厚的褥子,再放个厚点儿的软垫,好像弹簧床一样,正常走的话很舒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