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113章 没好处的事情也要做 (2 / 4)_

        为什么难办?因为这里牵扯到了人。这一次,市里没有拿出土地安置录音机厂的工人。也就是说,谁接手录音机厂,谁就要把这些工人一起接过去。

        录音机厂有七百多名工人,据说已经两年多没有发过工资了。现在谁接手录音机厂,谁就要面对这七百多张嗷嗷待哺的嘴。

        这件事挺吓人的。最先吓跑的就是原本有意接手这里,想把这里改造成超市的百货公司。

        百货公司也是李成所在的那家支行的客户。与其它企业客户不同的是,百货公司是盈利单位,每个月的贷款利息都会按时交付给支行。

        李成还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支行这些客户里,商业单位要明显好于工业单位。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之下,商业单位的盈利能力明显要好于工业单位,特别是轻工业单位。从计划经济改为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哦,绕远了,现在回头继续说录音机厂的事情。李成得知百货公司被吓跑以后,心里顿时是乐的一批。

        他原先最害怕的就是百货公司插一杠子。现在好了,本市一个对录音机厂感兴趣的单位也没了。

        这边李成高兴的不要不要的,可市里和支行侯行长都同时犯了难。

        没人肯接手录音机厂,那转让录音机厂的方案就要落空,市里就要和支行商讨新的方案,或者是再出台几个优惠条件。

        比如,降低转让费,或者是免除几年的税金,再或者,支行是不是可以部分核销贷款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