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 (1 / 5)_

        “朝廷终究不是商人,有些事,朝廷出面官办,未必办得好。”

        “反过来也一样。君子求义、小人求利,有人求名、有人求财。你们站在商人的角度去看,觉得这么赚钱朝廷按理一定会官办。可朝廷考虑问题,又怎么能只考虑钱呢?”

        这样一说,富商们也觉得好像有些道理。

        朝廷毕竟不是商人,不能总琢磨着赚钱。本朝也多少有点天下之财理天下的意味,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怎么也没有封建藩王以天下财使劲儿养活自己子嗣。

        对朝廷而言,有些地方少花一文钱,将来就得多赔十万百万。比如赈灾、修河堤。

        有些地方,则是就算赚不到的钱,甚至赔钱,实际上长远来看倒也是转了。比如移民、实边。

        而且官办的手段,前朝的景德镇磁窑就闹出过大乱子。再者大顺也没有了匠户籍,使得朝廷手里并没有一支官办的工商业力量。加上这个时代的官办,很容易出问题。

        之前朝廷缺铸钱的铜,云南的铜矿没有大开发、运铜的道路没有修好之前,也组织过“朝廷出钱、商人出力”的模式,由朝廷拿一部分钱给商人,让商人去长崎贸易,毕竟日本那边一直拒绝和大顺官方的贸易接触,朝廷琢磨着把钱给商人去办,还能省点商人要赚的利润。

        结果可想而知。

        自那之后,朝廷也明白了,有些事想的挺好、看起来很好,但真正做起来,结果却和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大顺做不到、也没能力重复宋时的官营经济管控程度。

        想到这一点,这些商人们心里更多信了一分。注意力也就再度集中到了卷轴上的种种开发计划和收益回报中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