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启仁无奈笑道:“罗西已经在建造一个新的实验室,一个具备制造金属氢能力的实验室,只能小批量生产。如果量产需要强大的制冷和压缩工艺,生产成本太高了。”
金属氢作为未来的一种高密度、高储能材料,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量物质。
经过智脑的多次推算,罗西也只能小批量制造出以金属形态存在的氢。
在超低温超高压下得到稳定的金属氢在室温也超导能力。
早在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就预言,在一定的高压下,任何绝缘体都能变成导电的金属,不同材料转变成导电金属所需的压力不同。
金属氢指的是液态或固态氢在超高压下变成的导电体,由于导电是金属的特性,故称为“金属氢”。
成功产生金属氢,不仅意味着这是一种全新的高密度、高储能材料,而且会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
金属氢转化为氢分子时,会释放出大量热能,它是一种突破性的火箭燃料。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星的核心就是由金属氢这类物质组成的。不过,金属氢最吸引人的性能是室温超导能力——它允许电流在不损失任何能量的情况下流动。
基于所有这些原因,一项实验如果成功产生了金属氢,那将是轰动科学界的大事件,只要公布金属氢的制造工艺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尽管潜力诱人,但制造出金属氢其过程艰难而曲折。
先说说氢的独特特性。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但同时也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由一个单电子组成的氢,与锂、钠、钾这类碱性金属一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锂、钠、钾这三种元素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地球上,且能够导电。
而氢通常以气体形式存在,要想把它变成一种金属,必须让每个氢原子核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电子变得“不受位置限制”,也就是说,让它们可以在原子周围自由移动,从而产生导电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