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让氢像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邻居表现得一样,关键是超低温加超大的压力。
在超低温和极大的压力下,氢分子间的距离将变得很近很近,迫使本来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变成穿梭在整个高压态氢块中的自由电子。这样的氢块将表现出金属的性质——固态、坚硬、有颜色和具有导电性。
要做到这一点,在地球环境需要近400千兆帕斯卡(GPa)的压力,即大气压的400万倍,相当于一枚小小针头上要承受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重量。至少在普通实验室里实现这样大的压力是很有挑战性的。事实上,施加超过100GPa的压力,就很少人能够做到。
由罗西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开始是在被称为“金刚石铁砧”的材料上为氢样品施压。“金刚石铁砧”实际上是一对超锐利的金刚石,它的尖端十分细小,大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虽然很小,但可在这些尖端之间捕获一些氢分子。接下来,他们设法将两个金刚石铁砧推挤到一起,挤压它们中间的这些氢分子。最终,在弄坏了15对金刚石铁砧后,终于设法将尖头之间的压力调至500GPa——这个数值已超过地核内部。
所有项目的研究员目睹了氢获得金属性的过程,测试结果在意料之中,因为根据氢原子中可利用电子的两种截然不同能态之间的“间隙”来进行测量的——压力增加,间隙会缩小,从而改变电子吸收光或发射光的方式。
在间隙即将闭合、材料变成金属之前,氢的电子会吸收光,但不发射光,这就导致材料变得越来越不透明。然而,一旦间隙完全闭合,电子能够以自由运动的导电体的形式存在时,它们将重新发射吸收的光能,使材料具有高度的反射性。
后来罗西改进了电磁装置让原料达到超低温状态,小批量制造出几十公斤金属氢,这是高压物理学的圣杯!
如果在月球背面建立基地大批量生产,未来100年的终极能源之门终将被完全打开。
周启仁虽然不想成立重复的项目浪费资源,但香江那个地方太小了,以后的大本营还是在南洋。
其实像周彩蕴和徐玛丽这样能参与核心项目的人,到了这个层次,就避免不了参与竞争,竞争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m.ymmzb.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