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254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3 / 5)_

        月球是研发新技术和开发矿产资源的巨大宝库,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月球资源,可以把月球作为跳板,前往太阳系更远的地方。建立月球基地是开始月球开发的第一步,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如果从现在开始将建设月球基地提上日程,其实只要三个步骤。

        纵观历史,人类建立生息繁衍的根据地都是分阶段进行的。首先,周启仁需要绘制月球的全貌地图,以便掌握月球的整体地理环境。毕竟基地建立在月表上,只有在充分了解清楚月球的地貌分布后,才能选择最合适的基地建设点。

        在第二阶段,炎黄联盟需要派遣一批宇航员,在月表上施工,建立月球前哨基地。这个前哨基地十分重要,它是扩大月球工程的依托。有了前哨基地,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将人员、物资送到月球上来,宇航员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月球建设的工程规模。

        炎黄联盟建立月球基地,一方面是方便做科研,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搞生产,挖矿就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是核聚变的最佳材料,是开采的重点,而要挖矿,就少不了大型运输车。目前有了以强相互作用力为根基的超强材料和金属氢这方面的先期研究,可控核聚变其实已经开展了。

        虽然月球基地建在38万公里之遥,出行乘飞船坐火箭,需要经历太空的重重考验,但与地球上的基地科考站没有本质区别。目前,有了一箭七星的的管理和运营经验,这些经验,必然也会成为月球基地的宝贵财富。

        以登月只能被称为瑰丽的想象,是科幻,是遐想,而现在,有了智脑的辅助,已经接近成为现实,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从货架上将它们一件一件摆到月球上。

        在第三阶段,炎黄联盟在月球基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大量培训不同职业技能人才适应月球生活,并掌握基本的太空飞行常识,然后将这些人运送到月球基地,组成小型月球社会。这些人中,有工程师、厨师、技术专家甚至商人,他们在月球基地上从事不同的分工,有的管理物资、有的做饭、有的操作设备、有的进行科学研究,组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小型人类社区。

        即使建好了月球基地,在基地外活动,人类也必须穿戴厚重的宇航服。因为月球的环境,实在是对人类不友好。月球上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个月,漫长的白天和黑夜将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到正常生活秩序。月球正面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区域温度可达到127℃,而阴暗区域的温度则低至-183℃,极寒和极热间的温差接近300℃,如果没有特定的生命支撑系统,要么被煮熟,要么被冻成冰块。

        月球没有大气层来吸收宇宙辐射,直接将体表暴露在月球环境下,将受到地表上200倍的辐射强度。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岩石碎屑和宇宙尘埃组成的尘土,称之为月壤。这些微小的颗粒直径在1毫米左右,一旦附着在宇航服、月球车、机械设备上很难被清除,它会破坏设备,污染月球基地内的空气环境。

        智脑里有关于月球的全景地图,也有大量月表照片,为认识月球表面环境打下了基础。月球基地的最佳点位,定位在月壤少,便于吸收太阳能的月极之上。

        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着手于建设月球前哨基地的第二阶段任务。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源源不断的发射火箭,将建设月球基地的人员和材料送往目的地。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建设工作非常的困难,从事先期工作的宇航员不得不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完成少量的任务,但前哨基地初具规模后,后面的建设进度将会加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